1. 时间管理第一课

    对我自己来说,如果要向别人讲时间管理,第一课也是传递「技巧」方面最重要的一课是一句话:快速推进,各个击破。

    类似的概念最开始是我自己在高中时候开始提出的,那时候课繁多,采用这样的办法很适合当时的状态。后来上大学似乎就渐渐忘了这样的风格,而是更自由更散漫了。

    重新想起这个概念是因为一句被我长期曲解的Facebook箴言: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。后半句被我理解成了分解任务,于是乎就产生了「快速推进,各个击破」的说法。

    其实实践下来,恰恰是这个原则最有用,尤其是在针对大块任务或者批量处理的时候。隐含的思路是,如果针对大块任务,把它分解成多个小任务,然后各个击破,而不是对着一个大块头发怵。

    简单实用的原则,值得写在记事本的第一页。

    read more
  2. 用Sublime Text写作和记笔记

    上个学期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软件Scrivener,它本身号称是一个给作家使用的软件,当时觉得很适合,但可惜价格昂贵,而且对数学公式的支持很差(windows版),所以一直在寻找类似的替代品。找来找去,最后发现一直在使用的文本编辑器sublime text 2其实就已经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功能了。

    Sublime text是过去一段时间相当火的一个面向程序员的文本编辑器,有多个颇有新意有实用功能。虽然它几十刀的价格对穷学生来说相当没有亲和力,比Scrivener还贵一点,但作者也很厚道地允许无限试用,只是在使用时以相当低的频率弹出窗口提示买证书(似乎是按保存的次数来算的),也算是个准免费软件吧。

    废话不多说,简单说一下我怎么用ST2实现接近Scrivener的功能的。

    1. 准备工作:安装sublime text,建立存放文件的文件夹,如「research | journal | misc」;
    2. 首先安装必要的插件,Sidebarenhancements,可以通过package control完成。
    3. 新建一个Project。菜单栏Project–Add folder to project…,把上面这些文件夹依次添加进去,然后Project–Save project as…将其保存。如果没有清除记录的话 …
    read more
  3. 编程两三事

    学期末的时候有一些数据处理的任务,花了很长时间按部就班地以常规办法解决,基本上是在excel、Wolfram Alpha和origin中倒腾数据,在数据量少且源数据不变的时候,可以比较轻松地应付,但偏偏我的问题两个条件都不符合。后来按《你早该这样玩excel》里提的源数据表原则,排成了一个统一并大量冗余的源数据表,全部数据处理用公式完成,效率提高了不少,但依然不够满意。主要还是excel里批量处理的数据不能及时转为图像(不会啊。。。),它的公式处理也不够灵活,也缺少「拟合」这样的高级功能。

    后来其中某个小问题由于需要不停地迭代试算,实在伤脑筋,就干脆请身边的某matlab达人 ^[没错,就是传说中的鸡爷!] 帮忙编写了一个自动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的小程序,当时惊为天人。当然,没过多久,又开始对这个小程序不满足了,但这种提前告诉程序需要做什么事,然后具体的任务由它完成的思想给了我很好的启发。这个小程序解决的只是一部分需要迭代的小部分(甚至它都没实现迭代本身,只是自动实现了迭代的过程),而如果能由程序完成尽可能多的问题呢?

    刚好此前在室友的推荐下看过《用python作科学计算》,知道python的开源包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matlab的常用功能,又由于python本身是一个全功能的编程语言,因此就决定在暑假学一学python。

    说一下编程的两大罪状:

    1. 会不断地碰到小问题,不断地通过google、查文档解决,于是如果堆代码的过程比较顺利的话,就是一个不断地产生小成就感的过程。这种小成就感给人一种幻觉,让人觉得似乎完成了很大的成就 …
    read more
  4. 如先书记的故事

    如先书记是20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还有真功夫的人,在县里也小有名气。如先书记的出名主要是因为两件事:

    一次是下乡的时候,一行3人,遇到一群抬花轿的人,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再用花轿,如先作为书记,便上前与人说理,却不料对方仗着人多,反倒想欺负人,两人制住如先书记的双手,另一个欲给以当面一拳,却不料如先一发力,竟将手中两人一齐甩出,出拳之人亦即惊呆,不再造次。旁人劝道,「您是书记,不能打人啊!」,如先曰,「我不打你们,如果我真要打,怕你们也承不住。」

    另一次是与外乡人喝酒,席间外乡人道,早闻如先书记功夫了得,何不一起耍耍,如先欣然应允。遂有四外乡人,都是农民出身,自认力气不小,两前两后,如先直立居其中,不执任何器物。前后四人倾尽其力,不可移其分毫。众皆奇之。

    当然,对如先的子女来说,记得更清楚的是,如果不小心割伤,血流不止,如先只需在伤口周围稍微按摩穴位,流血顷刻可止。可惜,此技已失传矣。

    注:本文除人名外,故事大概属实 …

    read more
  5. 精力——旧观念与新想法

    本科的时候,接触过一些研究生,最重要的印象是这些老大不小的「学生」都好有精力,对很多东西都跃跃欲试,以至于看起来甚至还不如本科生成熟稳重。几年过去了,现在读起了博士,也在项目中带过本科生,身份互换了一下,想法也变了很多。

    最直接的变化是,从「老」博士的角度看,相当多「年轻」的本科生都不够有朝气。这当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,现在这个年代,晚上十一点前睡觉的都会被当成怪人,理工科大学的课业压力也是相当大,但另一方面,不讲究合理安排时间,拖延症严重(有几个人不是呢,sigh…),导致很多时候显得没精打采。

    一年前的我,大概也同样是这种情况,甚至经常被GF称为小老头。所幸,有两件重要的事改变了我的观念。

    其中一个,是同伴的影响。同一工作室的博士同学都相当努力,而且相当能折腾,很少看见他们像本科同学那样扎堆打游戏,却常常见到他们折腾一些稀奇的东西。这对我是很好的影响,不仅因为工作的激情会传染,变成更努力工作的动力,也因为这种「折腾」的态度,让人不知不觉地学会更热爱生活。

    另一个原因,是学车的经历。学车的地方离学校很远 …

    read more
  6. 提高效率的工具(I)——Virtuawin

    准备长期更新一个系列的文章,介绍几个自己觉得不错的效率软件,这次是给windows添加虚拟桌面功能的Virtuawin

    Virtuawin(注意不是Virtualwin)是给Windows提供类似Ubuntu的工作空间的软件,可以创建多个虚拟桌面,然后方便地切换。

    这个软件最适合于整洁控,可以把打开的窗口分到不同的虚拟桌面里,而目前所处的桌面只保留一到两个窗口。比如打开网页听豆瓣fm的时候,由于不能最小化,就干脆把它单独放到某个最后的桌面里,或者在做网络调研的时候,可能会打开一大堆窗口,就可以把它们分类归到不同桌面上。

    我自己最近觉得很实用的一个方面是,当在工作站上算多个单线程的小程序的时候,就可以开启一堆窗口,每个桌面放几个,就不至于全部缩到任务栏的小图标里了。

    我自己的设置比较简单,3个虚拟桌面,后台运行的程序如豆瓣fm放第3个桌面,工作桌面为1和2,切换桌面的快捷键为ctrl+win+方向键,桌面间移动窗口的快捷键为alt+win+方向键。

    功能很简单,也很纯粹,没有不必要的东西。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像Ubuntu那样漂亮的切换动画,可惜。

    read more

« Page 8 / 9 »

links

social